第(2/3)页 面对范景文询问的目光,崇祯笑了笑没说话。 圣旨代表朝廷。 中旨代表崇祯自己。 他要以自己的名义命令祖大寿前去招降。 招降的这些人则是向崇祯投降,而不是向朝廷投降。 这对平辽之后的事非常重要。 见崇祯没有解释的意思,范景文想起了另一件事:“陛下,吴三桂不但官居总兵,还有爵位在身。无论他犯了什么罪,按照规矩要先将其缉拿,经三法司会审后才能处置。” “那就先缉拿,然后三司会审!”崇祯冷冷说道。 以崇祯现在的掌控力,完全可以绕过三法司直接给吴三桂定罪,或者直接行刑。 但是他没有那么做。 他要遵法守法。 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标志是法治率先出问题。 什么问题? 犯罪率增加? 拒缴赋税徭役? 都不是。 除了少数作奸犯科的人员外,大部分百姓都是守法的。 不守法根本不行,毕竟他们无力与朝廷和地方官府对抗。 守的法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具有灵活性。 在朝廷,这个法是《大明律》。 但是到了地方,这个法就变成了地方官员自己。 地方官员遵守《大明律》,那么百姓守的就是《大明律》。 地方官员若是不遵守《大明律》,百姓就遭殃了。 法治也就出现了问题。 俗话说上梁不正,下梁歪。 只有皇帝守法,朝中大臣守法,下面的官员才会守法。 官员守法,地方上的士绅才会跟着守法。 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。 短时间内或许看不到成果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产生的后果才会显现。 为了大明,崇祯要做一个守法的皇帝。 说完吴三桂的问题,崇祯看向范景文却没说话。 范景文知道,崇祯要重提两天前没有商议出结果的事:新任平辽总督人选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