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好在有浑河这条河流可以利用。 明军只需要准备一些平底货船,便可以运输辎重以及火炮。 但问题又接踵而至。 明军作战十分依赖火炮。 如果不让火炮随军而行,那么就要在作战前把火炮从船上运到岸上。 首先这不符合打仗的常识。 其次,装卸火炮时需要找到合适的地点(水深的岸边)当做临时码头。 要知道当时的河道都是纯天然的。 临时找到适合当码头的地方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 所以,明军只能随军携带火炮行进。 若想在崇山峻岭中携带火炮前行,不但影响行军速度,在选择行军路线时也有诸多限制。 如果建奴在一个地势高且地形狭窄的地方攻阻击明军。 明军火炮和兵力上的优势都将被抵消。 双方一旦陷入僵持的局面,最先无法承受的反而是平辽大军内部。 因为明军的优势太大了。 僵持的时间越久,明军士气越低迷。 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,当然知道这些弊端。 所以他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优化。 在平辽大军出兵之前,派遣水师从朝鲜登陆。 如果建奴支援朝鲜,那么必然要分兵。 平辽大军则趁时出兵。 就算出现了僵持的局面,平辽大军也可以用车轮战的方式使敌军陷入疲惫之中,打破僵局。 另外。 无数小道消息,锦衣卫情报以及朝鲜人的密函显示,建奴正在通过朝鲜走私物资。 位置就在海州港。 拿下朝鲜不但让建奴少了一个盟友,还能摧毁建奴的走私通道。 既打击了建奴的士气,又对建奴进行了经济封锁。 可谓一举两得。 怕就怕建奴不分兵。 收复朝鲜后,明军还是要面对要不要分兵的问题。 王永吉第二个方案是分兵出击。 第一路兵马从沈阳出发,经抚顺,抚顺关,萨尔浒后直取赫图阿拉。 第二路兵马从辽阳出发,沿着太子河抵达清河堡,穿过鸦鹘关便是赫图阿拉。 第三路兵马有两支。 第一支是收复宽甸堡的黄蜚部。 第二支是郑成功部。 第(2/3)页